中國轉基因在棉花領域研發(fā)應用的二十年

4.2.1雜交品種比例越來越大
作者:郭三堆 王遠 孫國清 金石橋 周燾 孟志剛 張銳
1999—2013年,134個國審品種中有88個雜交品種,2006年以前只有23個雜交品種,2007—2013年共審定了65個雜交品種。其中,長江流域36個品種中只有1個常規(guī)品種,雜交品種有35個,從以上的數(shù)據(jù)可以看出,黃河流域棉區(qū)以常規(guī)種和雜交種并重,長江流域棉區(qū)以雜交種為主。4.2.2品種存在多、亂、雜現(xiàn)象1996—2012年,轉基因抗蟲棉的品種數(shù)量在逐年增加,截至到2012年,內陸棉區(qū)種植面積超過0.33萬公頃的棉花品種品系一共有245個,其中黃河流域有166個,長江流域品種有79個,這里面有國審、省審品種,還有些沒有審定的品系。品種的多樣性滿足了不同中國氣候類型耕作制度的需求,但同時也存在品種同質化品種多,突破性品種少的問題。因此造成了有些抗蟲棉品種審定后沒有推廣幾年就被淘汰的現(xiàn)象,品種更替過于頻繁,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費。
4.2.3品種的產量性狀不斷提升,但纖維品質性狀改進不大
隨著抗蟲棉品種的發(fā)展,棉花單產不斷提高,在中國棉花面積沒有增加的情況下,產量有了大幅度提高。但是與纖維品質相關的性狀改進不明顯,特別是棉纖維的長度和比強滿足不了今后棉花機采作業(yè)和紡織行業(yè)技術更新的需求。有待今后抗蟲棉育種單位進行選育方向的調整。
4.3轉基因抗蟲棉的產業(yè)化
4.3.1抗蟲棉的推廣面積
從1997年轉基因抗蟲棉開始大面積種植,主要是以美國的品種為主,當時占國內抗蟲棉市場份額的95%以上,國產抗蟲棉份額不到5%。隨著中國自主研發(fā)的轉基因抗蟲棉逐漸成熟,國產抗蟲棉的品種數(shù)量和種植面積逐年提高,2001年轉基因抗蟲棉的面積首次超過了非轉基因棉面積。之后國產抗蟲棉的數(shù)量和推廣面積都迅猛增長,2002年國產抗蟲棉占國內抗蟲棉市場份額的43.3%,2003年國產抗蟲棉的面積超過了美國抗蟲棉面積,占國內抗蟲棉市場份額的53.9%,到2007年,國產抗蟲棉面積已占96.1%,1998—2013年國產抗蟲棉累計推廣面積超過3000萬公頃,打破了美國抗蟲棉的壟斷,成功地保護了中國棉花產業(yè)及相關產業(yè)和民族利益。
上一頁 [1] [2] [3] [4] [5] [6] [7] [8] [9] [10] ... 下一頁 >>